工件缺陷(一)多角形直波纹
产生原因:
(1)砂轮直径和宽度太大,使磨削接触面积过大而产生振动
(2)砂轮的接长轴细而长,刚性差
(3)砂轮不平衡,转动时发生振动
(4)砂轮硬度过高或砂轮硬度不均匀
(5)砂轮磨钝或圆周磨损不均匀
(6)砂轮修得过细或金刚石顶角磨钝,修出的砂轮不锋利
(7)工件圆周速度过大,工件中心孔有多角形
(8)工件直径和质量过大
(9)砂轮或工件的支承松动,包括砂轮主轴轴承间隙过大,头架主轴轴承松动
(10)电动机不平衡
(11)砂轮卡盘与主轴锥孔接触不良
对应防止措施:
(1)合理选择砂轮直径和宽度
(2)磨小孔时采用硬质合金接长轴,以提高其刚性
(3)注意保持砂轮平衡,使用新砂轮时,虽然经过两次静平衡,在砂轮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平衡,应重新作静平衡;停车前先关断切削液,使砂轮空转脱水,以免切削液聚集在砂轮下面而引起不平衡
(4)根据工件材料性质,合理选用砂轮硬度
(5)及时修整砂轮
(6)合理选择修整用量,或对金刚石琢磨修尖,或翻身重焊金刚石
(7)适当降低工件速度,修正中心孔
(8)增加支承架,降低磨削用量
(9)按机床说明书规定调整轴承间隙
(10)对电动机进行整机动平衡,采用隔振措施
(11)修磨卡盘锥孔
工件缺陷(二)螺旋形波纹
产生原因:
(1)砂轮硬度过高,修得过细,而背吃刀量过大
(2)纵向进给量过大
(3)砂轮磨损,母线不直
(4)修整砂轮和磨削时切削液供应不足
(5)工作台导轨润滑油过多,使台面浮起,在运动中产生摆动
(6)工作台有爬行现象
(7)砂轮主轴发生轴向窜动,或配合间隙过大
对应防止措施:
(1)合理选用砂轮硬度和修整用量,减少背吃刀量
(2)适当降低纵向进给量
(3)修正砂轮
(4)增大切削液
(5)降低润滑油压力
(6)打开放气阀,排除液压系统中的空气,或检修机床
(7)调整轴承间隙或检修机床
工件缺陷(三)表面烧伤
产生原因:
(1)砂轮直径过大,使磨削接触面积过大
(2)砂轮太硬或粒度过细
(3)砂轮修得过细,不锋利
(4)砂轮太钝
(5)磨削用量过大,或工件速度过低
(6)切削液不充分或喷嘴位置不对
对应防止措施:
(1)合理选择砂轮直径,必要时选择规定范围中的小值
(2)合理选择砂轮
(3)合理选择修整用量
(4)修整砂轮
(5)减少背吃刀量和纵向进给量,或增大工件速度
(6)加大切削液或调整喷嘴位置
工件缺陷(四)圆度超差
主要原因:
(1)工件夹得过紧或夹压位置不正确而使工件装夹变形过大
(2)工件不平衡
(3)用中心架或形块夹具装夹工件时,工件外圆精度低
(4)磨头轴承松动或精度降低
(5)头架轴承松动或精度降低
(6)砂轮钝化或磨损不均匀
(7)工件热变形过大
对应防止措施:
(1) 增大压脚面积以减小夹紧压强,也可采用开缝弹性套筒,或选择刚性较好处作为夹压位置
(2) 对工件进行平衡,或采用平衡块措施
(3) 提高定位基准(外圆)的精度
(4) 重新调整间隙或更换轴承
(5) 重新调整间隙或更换轴承
(6) 及时修整砂轮
(7) 适当降低背吃刀量,并改善冷却效果
工件缺陷(五)圆柱度超差
产生原因:
(1) 工件旋转轴线与工作台运动方向不平行。
(2) 用中心架或V形座装夹工件时,工件轴线与机床和夹具轴心的同轴度误差较大。
(3) 工艺系统的轴向弹性变形不一样或砂轮接长轴细而长,刚性太差。
(4) 砂轮往复行程和换向停留时间选择不当。
(5) 砂轮硬度过低。
(6) 磨削用量过大,冷却不充分,使工件热变形和弹性变形过大
对应防止措施:
(1) 重新找工作台。
(2) 调整和修刮夹具,减小同轴度误差
(3) 适当减低切削用量,增加光磨次数。磨小孔时采用硬质合金接长轴,以提高其刚性。
(4) 向两端加大后减小往复形程,能分别纠正鼓形缺陷和鞍形误差。
(5) 适当选择较硬的砂轮
(6) 适当减低磨削用量,调整冷却喷嘴位置,增加切削液流量
工件缺陷(六)端面垂直度超差
产生原因:
(1) 花盘基面没有磨好,或有毛刺、污垢等
(2) 工件基面与内孔垂直度误差过大或有毛刺
对应防止措施:
(1) 用油石修磨工件的安装基面。
(2) 提高基准面的位置精度,或用油石修磨毛刺
工件缺陷(七)拉毛划伤
产生原因:
(1)切削液不清洁
(2)磨料选择不当,砂轮硬度太软
对应防止措施:
(1) 严格过滤切削液
(2) 合理选择磨料和砂轮硬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