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心磨削时,由于调节和操作不当会造成各种各样的缺陷,如工件有圆柱度、多边形和锥度误差及表面粗糙度等。每种工件又由各种不同原因造成,如导轮修整不圆、磨削轮磨钝,工件中心太低等。因此,分析和预防磨削时产生的缺陷,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。无心磨削中比较常见的缺陷及消除方法如下所述,供分析和预防时参考。
缺陷(一)工件有圆柱度误差
缺陷产生原因:
(1)导轮未修圆
(2)导轮主轴和轴承之间的间隙过大或导轮在主轴上松动
(3)导轮的传动带过松,使导轮旋转不正常
(4)磨削次数少
(5)上道工序椭圆度过大
(6)磨削轮磨钝
(7)导轮工作时间过久,失去了正确的几何形状或表面嵌有切屑
(8)切削液不充足或输送得不均匀
对应缺陷消除方法:
(1)修圆导轮(修到无断续声即可)
(2)调整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,紧固导轮
(3)适当地拉紧传动带
(4)适当地增加磨削次数
(5)减慢导轮横向进给运动速度及增加光磨时间
(6)修整磨削轮
(7)修整导轮
(8)给以足够的均匀的切削液
对应磨削方法:
(1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2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3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4) 贯穿法
(5) 切入法
(6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7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8) 贯穿法与切入法
缺陷(二)工件有多边形误差
缺陷产生原因:
(1) 工件安装中心不够高
(2) 托板太薄或顶面倾斜角过大
(3) 磨削轮不平衡或传动带太松
(4) 导轮的传送带太松
(5) 工件中心太高,不平稳
(6) 附近机床有振动
(7) 工件的轴向推力太大,使工件紧压挡销面不能均匀地转动
对应缺陷消除方法:
(1) 适当地提高工件中心高度
(2) 更换托板
(3) 平衡磨削轮及拉紧传动带
(4) 拉紧传送带
(5) 适当地降低工件中心高度
(6) 更换磨床位置
(7) 减少导轮倾角到30′~15′
对应磨削方法:
(1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2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3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4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5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6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7) 切入法
缺陷(三)工件有锥度
缺陷产生原因:
(1) 由于前导板比导轮母线低得过多或前导板向导轮方向倾斜,而引起工件前部直径小
(2) 由于后导板比导轮母线或导板向导轮方向倾斜,而引起工件后部直径小
(3) 磨削轮由于修整得不准确,本身有锥度
(4) 工件的轴线与磨削轮和导轮的轴线不平行
(5) 托板不直
(6) 磨削轮和导轮的表面已磨损
对应缺陷消除方法:
(1) 适当地移进前导板及调整前导板,使与导轮母线平行
(2) 调整后导板的导向表面,使与导轮母线平行,且在同一条直线上
(3) 根据工件锥度方向,调整磨削轮修整器的角度,重修磨削轮
(4) 调整托板前后的高低或修磨托板
(5) 更换托板或修直托板
(6) 重新修整砂轮
对应磨削方法:
(1) 贯穿法
(2) 贯穿法
(3) 切入法
(4) 切入法
(5) 切入法
(6) 切入法
缺陷(四):工件表面有振动痕迹(即鱼鳞斑及支线白色线条)
缺陷产生原因:
(1) 磨削轮不平衡而引起机床振动
(2) 工件中心太高引起跳动
(3) 磨削轮太硬或磨钝
(4) 导轮旋转速度过高
(5) 磨削轮粒度太细
(6) 托板的刚性不足或未固紧
(7) 托板支承斜面磨损或弯曲
(8) 主轴锥体与磨削轮法兰盘锥孔的接触不良
(9) 磨削轮修整得不好,太粗糙或太光
对应缺陷消除方法:
(1) 仔细平衡磨削轮
(2) 适当地降低托板的高度
(3) 更换较软以及的磨削轮和修整磨削轮
(4) 适当降低导轮转速
(5) 更换粒度粗一些的磨削轮
(6) 增加托板厚度及固紧托板
(7) 磨锥孔,用涂色法检查锥体的配合
(8) 检查修整工具是否松动,调整修整速度
对应以上磨削方法:贯穿法与切入法
缺陷(五)工件表面有烧伤痕迹
缺陷产生的原因:
(1) 导轮转速太低
(2) 磨削轮粒度太细
(3) 磨削轮太硬
(4) 总向进给量太大
(5) 在入口处磨得太多,工件前部烧伤
(6) 在出口处磨得过多,使工件全部烧伤成螺旋线痕迹
对应缺陷消除方法:
(1) 增加导轮转速
(2) 更换粒度较粗的磨削轮
(3) 更换硬度低一级的磨削轮
(4) 减小导轮倾角
(5) 转动导轮架
(6) 转动导轮架
对应磨削方法:
(1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2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3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4) 贯穿法
(5) 贯穿法
(6) 贯穿法
缺陷(六):工件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
缺陷产生原因:
(1) 磨削轮粒度太粗
(2) 切削液不清洁或浓度不够
(3) 工件纵向进给速度过大
(4) 背吃刀量太大
(5) 修整磨削轮时金刚钻移动太快,砂轮表面太粗糙
(6) 工件在出口处还在磨削,没有修光作用
(7) 导轮转速过快
(8) 金刚钻失去尖峰
(9) 磨削余量过少,没有消除上道工序的粗糙度
对应缺陷消除方法:
(1) 更换粒度较细磨削轮
(2) 更换一定浓度的清洁的切削液
(3) 较少导轮倾角
(4) 较少磨削深度
(5) 重修磨削轮
(6) 重修磨削轮或转动导轮架,使工件在出口处具有修光作用
(7) 降低导轮转速
(8) 修磨金刚钻
(9) 降低上道工序的粗糙度值或增加磨削余量
对应磨削方法:
(1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2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3) 贯穿法
(4) 贯穿法
(5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6) 贯穿法
(7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8) 贯穿法与切入法
(9) 贯穿法与切入法
缺陷(七):工件前部被切去一块
缺陷产生原因:
(1) 前导板突出于导轮
(2) 在入口处磨去过多
对应缺陷消除方法:
(1) 把前导板向后放松些
(2) 转动导轮架回转座进行调整
对应磨削方法:
(1) 贯穿法
(2) 贯穿法
缺陷(八):工件后半部分切去一长条
缺陷产生原因:
(1) 后导板突出于导轮表面,阻碍于工件旋转与前进,而磨削继续在进行
(2) 后边托板伸出太长,磨完的工件未掉下,阻碍了将要磨完的工件旋转与前进
对应缺陷消除方法:
(1) 将后导板适当地后移
(2) 重新安装托板
对应磨削方法:
(1) 贯穿法
(2) 贯穿法
缺陷(九):工件后部有三角形切口或微小的痕迹
缺陷产生原因:
(1) 后导板落后于导轮表面
(2) 工件中心过高,引起工件在出口处跳动
(3) 工件端面不平或有毛刺,使已停下的工件被后边旋转的工件带动,碰到磨削轮
对应缺陷消除方法:
(1) 后导板适当地前移
(2) 适当地降低工件中心高度
(3) 更正工艺规程,在无心磨前先磨平端面,并修去毛刺
对应磨削方法:
(1) 贯穿法
(2) 贯穿法
(3) 贯穿法 |